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两会好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培养创新型人才

时间 :2024-03-07 作者 : 来源: 浏览 : 分类 :山东新闻

我们要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以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创新型人才。”3月5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提出建议。

刘晓静提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造已经在进行之中,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更是不胜枚举。“虚拟数字人”美育老师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为全国各地各族青少年提供同样高水准的教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使课本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知识学习的进不去、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问题得到改善;实验实训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得以改观。

e4d4654870d34b949cecc762366e95ed

“我们正处于智能时代教育大变革的前夜,破与立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刘晓静认为,现存教育体系与信息革命相遇,人的认识存在滞后问题,特别是校园和家庭对人工智能的接受度还停留在防止青少年沉溺网络和手机电脑终端阶段,如果没有体验度高、说服力强的案例,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工作很难推进。

“其次是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刘晓静说,广度上的问题是如何对智能教育应用场景进行多样化设计和落地;深层次问题则在于教育模式的改变,看能否产生新的教育要素,并对存量教育要素进行改变甚至替代。

刘晓静建议,要设计出可操作性强、接受度高的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使人工智能深融入教育体系,与学科、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在主体、目标、内容、手段、环境、途径等方面提炼出新的教育要素,实现对现行要素的替代改变,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新兴教育模式,构建出新的融合生态。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和美育教育,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补齐创新短板,为应对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国际竞争,积蓄澎湃的创新力量。

中国山东网记者 葛婷婷 报道


山东广播电视报